在院感的指导下对两个场馆近3万平米进行消杀
新国博方舱医院有10个舱,每个舱每班次有2名民警,每班次作业6个小时。警队116名民警,来自市局机关9个部分。
4月2日,第一批进舱的民警中就有“90后”警花谢悦,这位N4舱组长是个上海姑娘,她说:“嘴巴上说着冲冲冲,心里是惧怕的。”
一天,谢悦发现一名男孩独自在舱里的活动区域写着字,一问,男孩才11岁,小学4年级,每天都会写方舱日记。那天的日记写道:“心情不太好,穿着不合身的‘大白’,上车时还摔了一跤。”谢悦很心疼,就跟当班的其他民警、志愿者、护士一起,把男孩安排在同小区的志愿者边上,每天向男孩的妈妈“打报告”,谢悦说,“咱们顾警官的爸爸妈妈正好是小学老师,也很关心男孩,给他加‘小灶’;咱们则给他带零食。”
5月5日,N4舱收到新国博方舱医院仁济医院作业组指令,N4还未出院的患者搬运至N3舱。最后搬运的是一位坐轮椅的爷爷,“推着爷爷出来的时分,正值夕阳西下,爷爷说想多看看,咱们就陪着爷爷看了一会儿日落,那时正好有一名志愿者给咱们拍下了一张照片。很美吧?”谢悦笑着说。
“蓝精灵”什么都干
“咱们‘上刀山,下火海’,没想到还能当‘大白’!”陆家嘴消防救援大队队员孙爱民笑着说。在新国博方舱医院, “蓝精灵”们除了承担着消防使命以外,还自动承担了保洁、运送、消杀、防汛等作业。
4月10日,新国博方舱医院面对保洁人员紧缺,堆积的医废废物急需转运,扫除消防隐患,陆家嘴消防大队大队长李和清向仁济医院新国博方舱医院副院长陈尉华自动提出请战,将N1舱与N2舱以及卸货区的医废废物会集转运至野外暂时堆放点。下午2时,陈尉华与李和清身先士卒,与仁济医院的5名管理、护理人员以及10名消防队员在院感及护理部的指导下全副武装后转运废物。
“刚开端,咱们没有东西,就只能靠双手和双脚进行转运,从下午2点开端差不多搞了6个小时,因为野外地表温度太高,有两名训练有素的队员都中暑了。”孙爱民道,“后来总算来了辆电动三轮车,所以咱们找了根绳子,把10个废物车和三轮车绑在一起,一拖一,组起了小火车。”
4月19日,根据上级指示, W1与W2舱需改造为方舱内定点医院。为加速落实“四应四尽”的脚步,赶快收治患者,陈尉华再次向“蓝精灵”求助,李和清当即派出11名消防队员,在院感的指导下对两个场馆近3万平米进行消杀。24小时后,顺利完成病区改造。4月21日中午,队员们还没吃饭,又赶往病区进行床位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