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医院价值观形成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
近期,公立醫院新文明建造資源庫調研系列活動在黃梅縣舉行。黃梅縣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汪義雄作為承辦單位在大會上同享了該院在新文明建造方面的經驗:「有必要堅持黨建引領,有必要堅持問題導向,堅持以患者需求為中心,匯聚向上向善力量,推進醫院高質量展開。」

堅持黨建引領,激勵技能創新公立醫院建造怎麽加強黨的建造,切實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作決議方案、促改革、保執行」的效果,是每一個答卷人需求答復的榜首個問題。

「我認為,這其中最要害的便是信息流轉的問題。」汪義雄同享道:「一千名職工怎麽快速知道醫院黨委在做什麽事情?醫院黨委怎麽才能及時了解每個職工在想什麽事情?」要處理這些,要害在於構成一個扁平的安排結構,下降內部溝通本錢,做到一千個人腳步一同。
2022年,黃梅縣人民醫院成立一支由院領導班子與行政科室人員組成的宣傳督導部隊,每周二定時前往臨床醫技科室參加晨接班,每三天進行一次行政夜查房,在一線展開調研,在現場收集問題,及時提交黨委會研討,配套樹立「清單製+責任製+銷賬製」,推進問題及時處理。
「以前發現一個問題,需求提交給相關職能部門,再由職能部門提交給分管院長,分管院長提交給院黨委會。現在能夠經過快速通道一步提交,還能夠經過院辦查詢問題清單,檢查處理進度,功率特別高。」到現在,該院已收集286個問題點,均已整改到位。
除了信息的縱向活動,醫院還大興MDT文明,在臨床以病人為中心跨科成立多學科協作團隊,在行政職能科室以項目為中心推廣科間協作,加強各個部門之間橫向協作,打破傳統科室壁壘,進一步促進信息同享。
「一個是縱向活動,一個是橫向活動,雙管齊下,確保黨委舉動有方向、決議方案有依據、執行有保證,推進問題一個一個處理,進步醫院中心競爭力。」汪義雄說道。
那麽什麽是醫院的中心競爭力,必定是治病救人的才能。
汪義雄介紹,該院近年來經過調整績效考核方法,加大科技創新激勵力度,設立技能創新獎項,鼓舞技能創新。以三甲醫院創建為總抓手,對照三甲醫院服務才能及千縣工程建造要求,穩步展開新技能新事務,強化醫療質量辦理,逐漸增強醫院服務才能。
展開技能有必要依靠人才。自2018年黃梅縣人民醫院與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建嚴密型醫聯體以來,兩院活躍探索人才同享形式:一邊簽訂人才培養協議,分批次有方案派出行政辦理、臨床醫技骨幹人去赴中南醫院進修學習;一邊中南醫院依據醫院需求派出專家教授定時來院坐診、手術、查房、帶教,幫助進步醫療服務才能。不為一切,但為所用,將病人和技能留在縣域。
2018年,黃梅縣向武漢市三甲醫院轉診病人5000多人;2022年,轉診病人不到2000人,轉診率下降47.47%。
凸顯公益底色,樹立健康社群公立醫院的展開有必要將公益性放在首位,把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
2022年8月31日,2021年度全國慈悲會體系先進評選成果揭曉,全國共有145名人物、58家企業、51個項目入選。由黃梅縣人民醫院施行的「癌癥患者關愛舉動——醫路同行、一同抗癌」項目入選,成為年度品牌項目。
家住柳林的程女士,2021年3月由於肚子大面積浮腫到縣人民醫院檢查,被確診為惡性腫瘤。住院20多天,高額的費用讓本不富裕的小家陷入絕境。縣人民醫院「癌癥患者關愛舉動」項目自願者了解程女士的家庭狀況後,經過縣慈悲會為她發起了項目救助,動員愛心人士籌集善款兩萬七千多元,處理了這個家庭的燃眉之急,使程女士及時得到了救助,重獲日子的希望。
為了給困難患者供給支撐,縣人民醫院自動對接縣慈悲會醫療救助項目,近三年,共為近5000名特困癌癥患者發起項目,社會眾籌資金近5000萬元,配捐資金近400萬元,處理了患者燃眉之急和後顧之慮。
除了活躍引導社會資源關懷關愛特別困難人群外,醫院還立足本身特征,使用愛心義診、自願服務隊、敲門舉動等方法,推進優質醫療資源進一步下沈,惠及更多群眾。
同時,該院厚實展開「一下三民」活動,結合323攻堅舉動,以黨員積分製為抓手,在全院五個黨支部間構成「月月有義診,季季有活動」、比追趕超的良好氛圍。
2022年,眼科分院黨支部黨員專家團隊腳印遍布全縣,為城區15所校園4萬多學生兒免費篩查視力並對視力狀況進行反應、盯梢,分別到龍感湖、分路、獨山、大河、柳林、五祖、工業園區等地為老百姓上門服務,與我國鄉村展開自願服務促進會簽訂了「光明工程·白內障復明」項目合作協議,為鄉村貧窮人員的白內障手術患者進行減免活動,截止現在減免262人次。
隨著日子水平的不斷進步,人們對健康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公立醫院作為健康服務的首要供給者,在「健康我國」建造舉動中正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效果。
「醫務人員是健康科普的榜首責任人。」健康科普是一門學問,醫務人員應該學會進行健康科普,把艱澀難懂的常識用通俗易懂的言語傳播給群眾,使更多大眾受益,這也是一個合格醫生很重要的體現,汪義雄這樣認為。
樹立以醫護人員和患者為中心,以科室為主陣地,分散到社區、網絡,掩蓋各種場景的健康社群,是黃梅縣人民醫院一直在做的一件事。
2021年5月18日,黃梅縣人民醫院糖友沙龍安排80余名糖友在黃梅縣東禪公園展開「運動控糖」晨練活動,榜首次將課堂從室內搬到了室外,從傳統講課形式延伸到身體力行。
2022年以來,糖尿病沙龍與宣傳科聯合再次將繼續了13年的每月糖尿病微課堂搬到了網絡,每月定時直播,再次擴大了健教掩蓋面。
人在網上,咱們的健康教育就要去網上。各科室活躍樹立科室聯系群,以醫生護理為樞紐,招募自願者一同辦理,定時安排活動,大家一同學習怎麽對抗疾病,健康日子。
「在家也沒有什麽事,傳聞這邊搞聯歡會,我就過來了。」剛剛過去的老年健康宣傳周,老年病科舉行了一場「老年之聲」醫患聯歡會,黃梅鎮的李爺爺在群裏看到音訊,一大早就趕過來湊熱鬧,他在同齡的一群人中,一同拍著手,唱著跳著應和著。
科普也有不同的受眾,也要講對癥下藥,也要寓教於樂。近些年,黃梅縣人民醫院以大眾號、視頻號、官網、宣傳欄、宣傳冊為載體,不斷結合漫畫、動畫視頻、黃梅戲、直播、圖文等不同形式,不斷滿意不同人群獲取健康常識需求。
打造一科一品,強化團體回想2023年7月是黨風廉政宣教月,黃梅縣人民醫院宣傳科《朝花夕拾》欄目正式開端推出,該欄目采納輕量化圖文方法,迎合碎片化閱覽習氣,經過記錄人物生長敘述醫院前史,經過展現醫護作業者的內心世界刻畫醫院精神。首期聯合黨辦、監察室一同敘述《身邊黨員故事》,8月份又聯合醫務科一同敘述《溫暖醫瞬間》,到現在,已接連推送四期,挖掘三篇人物報道。
這是醫院大力推進「一科一品」工程布景下,出現出來的一個比如。近幾年,醫院各科室都在活躍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科教科的《梅苑論壇》主打繼續教育和學術交流,每周四都會約請知名專家教授,醫院名醫、優異醫生授課,內容包括黨建、醫學、文明和辦理等,現已辦到了第59期。
「每個項目其實都牽涉到了該科室的一切作業,事情是一樣的事情,但是用品牌的思想來推進作業,重點突出,成果直觀,有方案有目的有反應有改進,作業起來事半功倍。」汪義雄說。
推進品牌建造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刻畫團體回想,加強價值觀教育。
2020年7月,間隔黃梅全境「清零」剛剛過去3個月,黃梅縣人民醫院醫務作業者收到了一枚抗疫紀念章,一封抗疫紀念冊。「在新冠肺炎疫情暴虐期間,您為看護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不懼艱險,無畏存亡,白衣執甲逆行出征,一直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榜首線,是一名英勇的抗疫兵士。」上面這樣寫道。
「現在讀起來,讓人瞬間就回想起那段回腸蕩氣的日子,催人淚下。」
團體回想是一群人的回想,是增強職工歸屬感,打造團體精神的最好辦法。
據介紹,該院每年還依托護理節、醫生節等,精心安排舉行全院性活動,營造良好氛圍,讓每一個人都能以主人公的身份參與進來,一同發明團體回想,體會醫院價值觀,構成推進醫院高質量展開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