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动态
 

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家庭化产房的建设

  精致的鮮花、溫馨的環境、完全的母嬰用品……這裏有如家一般舒適的環境,更有醫護團隊的保駕護航,這便是臨沂市婦幼保健院全力打造的「家庭化產房」(LDRP)。在這裏,能夠讓準媽媽具有一段難忘誇姣的臨產之旅。
  
  一般狀況下,孕婦入院後,先在一般病區待產,再到產房臨產,再回病房住院,經屢次周轉會呈現許多不變。為讓服務更快捷、更人性化,臨沂市婦幼保健院早在2009年就建立了家庭化產房。它既是產房,也是護理室,仍是醫治室。
  
  比如,通常狀況下,產房外產婦家族著急等候,來回踱步,不知道產婦和嬰兒在裏面是什麽狀況。而家庭化產房,家族能夠始終在場,一起滿足產婦對生育舒適感的需求,將產科的形式進行了改變。據家庭化產房護理長孟慶珍介紹,這裏發起「以家庭為中心」的臨產方式,整個待產和臨產進程是和家族一同去完結,給雙方都增加了安全感、參與感。
  
  為此,醫院領導高度重視家庭化產房的建設,房間內一體化的設備設備,包含陪床、沙發、床頭桌、床頭櫃、搖椅等全是原裝進口。所有的治療服務更是充分體現「以患者為中心」,醫護人員作業做得更詳盡,無論是生產仍是理療護理、新生兒接種疫苗、各項查看等都能夠在房間內完結,不需要外出。
  
  醫院更是配備了無論是事務能力仍是服務認識都很強的醫護助團隊,無論是助產、護理等都是高年資人員。說起這,護理長孟慶珍引以為傲。她在醫院的許多科室作過臨床護理作業,但她以為產科護理相對來說是最辛苦的。產科的每個崗位都是急診崗位,醫護人員要具備全面的專業素質。
  
  一個撫摸的動作、一句關懷的言語,讓無助的產婦也會倍感溫暖。有產婦從一般病房待產,疼得受不了,又不敢叫喊,怕影響周圍的孕產婦。直到進了家庭化產房,忽然像回到家一樣。「總是去安慰」主管護師邢艷軍就常常這樣幫助患者。每逢看到孕產婦心境不好的時分,她常常安慰,把她們當做朋友,幫忙其動身、入廁,手把手指導家族進行新生兒護理,快速習慣「新手媽媽」的人物。
  
  關於產科來說,夜班可能是最忙碌的,也是作業量較重的,人力資源需要均勻分配到每個崗位。平常作業要求是「看臺上、看臺下;看孩子、看產婦」,一起還要照料家族的情緒。以產後出血舉例來說,只要產婦有高危因素,護理人員在產前就要預備相應的預防措施,應急預案熟練於心,以防萬一。臨產進程中,新生兒科醫生、產科醫生、助產師、護理四個人物在孩子出世時都會在場,為母嬰的安全保駕護航。
  
  「越幹就覺得要學習的東西越多。」孟慶珍感受到,產科護理的歸納素質要很強,在作業中隨時處理突發狀況,除了熟知具體的作業流程外,還要對一些疾病提前預判,避免並發癥的呈現。
  
  2009年建立,該科從一個病區只有7張床;2013年搬到新址,占據一層樓;到現在全院共有30張床位(含大學院區3張),臨沂市婦幼保健院作為全省最早建立家庭化產房的醫院,歷經14年的風雨兼程,目前在全國婦幼保健系統中家庭化產房也是規模最大的。安心、定心、高興,全體醫護人員致力於讓產婦體會臨產時有誇姣的印記,「讓所有女人生孩子都有莊嚴。」便是她們的作業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