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了老师陈灏珠院士的精神很有意义
正值暑假,一群小朋友在上海收獲了珍貴的「健康禮物」。就在8月3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四位特別小患者從復旦大學隸屬中山醫院順利出院。這場特別的暑假上海旅程後,他們今後就能和正常孩子相同健康地生活了。

公益架橋,心臟病患兒飛抵上海手術兩個月前,來自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四個小朋友在當地篩查中發現了先天性心臟病。他們在活動後常常胸悶氣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生長發育,如不及時醫治,癥狀將逐漸加劇,可能會危及生命。然而,當地匱乏的手術條件以及隨之產生的醫療費用都是這些家庭難以逾越的大山。幸運的是,他們被歸入「心·肝寶物」公益醫療救助項目,迎來了重獲健康的希望。

7月30日,在項目贊助支撐下,四位小患者從果洛飛抵上海,翌日住進了復旦大學隸屬中山醫院心內科病房。考慮到患者來自高原地區、且年歲較小,中山醫院學生黨總支、心研所各黨支部派出誌願者全程伴隨這四位小患者進行各項檢查,並為他們增加了各種生活物資。
經充沛心思安撫與術前檢查,8月2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葛均波帶領周達新教授等心內科結構性心臟病團隊成員為這四位小患者進行了介入封堵手術。
他們將一個小小的封堵器經過心導管送到先天性心臟病的缺損處,將缺口封堵起來,反常分流的血流當即就消失了,每臺手術不到半小時,封堵後完全變成正常的心臟。
手術成功完結,四名小患者恢復良好,在術後12小時即能下床活動。
「咱們出院啦!」
8月3日上午,中山醫院黨委書記顧建英,黨委副書記李耘,心內科副主任周達新,陳灝珠院士醫學發展專項基金主任陳蕓等一同看望了四位小患者的醫治與恢復狀況,並邀請他們在恢復後再次來上海、到中山醫院參與兒童患者的回訪和關愛活動。
顧建英書記說,「『心·肝寶物』醫療公益項目不只是中山醫院黨委展開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醫院精力文明作業和醫院文化建設的重要活動。陳灝珠院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我們論述了『全部為了患者』的中山精力,咱們要持續傳承中山精力,仔細實行中山的社會責任,用實際行動詮釋醫者初心。」
陳蕓主任回憶起陳灝珠院士對這個項目的殷殷囑托:「陳院士曾說對經濟有困難的家庭來說,手術醫治只是一個開端,咱們不只要做好各項和諧作業,讓醫療救助順利進行,還要持續做好全生命周期護理,持續重視這些小患者的恢復和成長。」
「傳承了教師陳灝珠院士的精力,很有意義!」
本來,「心·肝寶物」醫療公益救助項目是由陳灝珠院士、樊嘉院士、葛均波院士一起發起,上海復旦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陳灝珠院士醫學發展專項基金下設的公益醫療項目,旨在為經濟困難無力支付手術費用的患者提供醫療救助。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醫院院長樊嘉介紹,該項目於2017年在復旦大學隸屬中山醫院正式啟動,首筆捐贈來自於葛均波院士專家團隊。在完結第一個5年救助後,2022年,項目取得黃奕聰慈悲基金會捐贈支撐。2017年至今,自首次救助來自雲南的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小琳丹後,項目已成功救助來自雲南、西藏、青海等地因經濟原因無力支付手術費用的61位心臟病患者和16位肝臟疾病患者。
談及這些孩子的救治,葛均波院士說,心臟疾病會影響到孩子們的日常生活,經過這次手術,他們今後就能像正常孩子相同健康成長,成為盛開在高原上的「生命之花」。他同時談到,「這也傳承了我的教師陳灝珠院士的精力,很有意義!」